由于亚麻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全颗粒亚麻籽(粉)完整保留了其丰富的营养成分。
A2试剂空白液中砷的质量,g。5、结果计算X=((A1-A2)*1000)/((mV2/V1)*1000) 式中:X样品中砷的含量,mg/kg或mg/L。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1mg砷。⑧酸性氯化亚锡溶液:称取40g氯化亚锡(SnCl22H2O)加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mL,加入数粒金属锡粒。(3)砷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①湿法消化液:吸取0.0mL、2.0mL、4.0mL、6.0mL、8.0mL、10.0mL砷标准使用液(相当0g、2g、4g、6g、8g、10g砷),分别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至40mL,再加硫酸(4+1)10mL。一、砷的测定食品中砷的测定有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银盐法、砷斑法、硼氢化物还原比色法等四种国家标准方法,四种方法均适用于各种食品中总砷的测定。(4)测定条件选择:参考条件:测定波长520nm。
V1样品消化液的总体积,mL。⑯标准储备液 精确称取0.1320g经硫酸干燥器干燥或在100C干燥2h的三氧化二砷,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加硫酸溶液(6+94)25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冷却的水定容至刻度,摇匀。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逐渐被广泛使用于现代食品中。
3.4不同环节酱腌菜中6种添加剂的检验情况由表5可知,苯甲酸、脱氢乙酸、甜蜜素、二氧化硫的不合格率分别为4.27%、0.95%、1.42%、8.53%。GB2760标准对酱腌菜中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都有严格规定。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与发酵科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虽然甜味剂检出率较低,但甜蜜素与糖精钠均曾有安全性争议,所以建议厂家生产时应选用安全性更高的甜味剂。
流通环节抽检的酱腌菜不合格率为12.87%。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后续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近年来,因消费者对开胃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大,酱腌菜行业发展十分迅速。4结论与讨论在流通环节与餐饮环节中,酱腌菜中食品添加剂的不合格率均超过10%,总体不合格率达到13.74%。794自动电位滴定仪(瑞士万通公司)。不合格项目主要为二氧化硫。
批发市场中的酱腌菜不合格率最高,高达40%,超市和商场中酱腌菜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3.16%与5.56%。甜味剂能改善食品口感,增强食品风味。但过量食用添加剂对人体器官会造成一定的伤害。3.3酱腌菜中各类添加剂的总体检验情况由表4可知,酱腌菜中,以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为主的防腐剂的检出率为78.20%,不合格率为5.21%。
说明在酱腌菜中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解酱腌菜中常用添加剂的使用状况,分别对餐饮环节与经营环节中酱腌菜的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糖精钠、甜蜜素、二氧化硫等添加剂进行检验。

按GB5009.12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第二法液相色谱法)测定脱氢乙酸。按GB500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测定二氧化硫。
餐饮环节抽检的酱腌菜不合格率为14.55%,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苯甲酸、二氧化硫、甜蜜素、脱氢乙酸。从表3可知,除小型餐馆未检出不合格样品外,其他规模的餐饮单位销售的酱腌菜均存在添加剂超标情况,不合格项目均包含苯甲酸、甜蜜素、二氧化硫。3结果与分析3.1不同环节中添加剂的总体检测情况由表1可知,酱腌菜中添加剂总体不合格率为13.74%,未检出有山梨酸、糖精钠超标样品。1引言酱腌菜是一类腌制蔬菜,由于具有较好的口感和营养成分,深受人们的喜欢。2材料与方法2.1材料在广东省内流通环节(超市、商场、批发市场、小食杂店)、餐饮环节(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餐馆、集体食堂)对销售的酱腌菜进行随机抽样,共抽取样品211份,其中餐饮环节酱腌菜110份,流通环节酱腌菜101份。2.4判定标准根据2760-2014判定,酱腌菜中苯甲酸最大使用量为1.0g/kg,山梨酸最大使用量为1.0g/kg,脱氢乙酸最大使用量为1.0g/kg,糖精钠最大使用量为0.15g/kg,甜蜜素最大使用量为1.0g/kg,二氧化硫最大使用量为0.1g/kg。
在酱腌菜中添加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品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餐饮环节中特大型、大型、中型餐馆及集体食堂均存在添加剂超标的现象,其中集体食堂销售的酱腌菜添加剂超标现象最突出,不合格率达到25%,可能是餐饮单位管理人员及厨师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及食品添加剂标识不全,导致对所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使用方法和范围模糊不清,造成超范围或超量使用。
有一项指标判为不合格时,则该样品判为不合格。二氧化硫可以起漂白剂作用,保持食品色泽,也可以达到杀菌防腐防虫目的。
餐饮环节中不合格率由高到低顺序为苯甲酸(8.18%)>二氧化硫(4.55%)>甜蜜素(2.73%)>脱氢乙酸(1.82%),流通环节中的酱腌菜只检出二氧化硫超标,不合格率为12.87%,最大值为最大使用量的25.6倍。3.2不同规模流通、餐饮单位中酱腌菜添加剂的检验情况从表2可知,不同规模流通单位中,小食杂店无检出不合格样品,其余场所均检出二氧化硫不合格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对冰激凌、雪糕以及菊汁中的甜蜜素浓度进行测定,不足之处是如果样品中存在其他还原性成分或者样品本身含有颜色会对结果有所干扰。对于水产品类高蛋白高脂肪样品,可以采用正己烷液液萃取和冷冻方法对其中的油类物质和水溶性蛋白进行提取。3.4浊度法浊度法所用仪器为浊度仪,主要是利用甜蜜素的特征反应进行检测,甜蜜素在酸性环境中可以与氯化钡和亚硝酸钠反应生成乳白色沉淀,经过摇晃,沉淀会呈浑浊状态,并且浑浊程度和甜蜜素含量符合线性关系,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并且浊度仪便于携带,是测量甜蜜素含量的快捷方法之一。因此,对食品中的甜味素含量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2.5超声离心法超声离心法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固体样品,整个过程可分为两步,将固体样品在蒸馏水中进行浸泡超声,提取的浸泡液利用离心过滤膜进行过滤。如果样品基质复杂,可在玻璃纸透析袋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在含有同样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进行透析,虽然该方法操作简单、绿色环保,但是经济成本较高且透析时间也较长。
甜味素在食品行业中无所不在,但是部分人群需要注意少量摄入,尤其是中小学生,其抵抗力和自制力较差,存在一定健康隐患和风险,建议中小学生、老人以及儿童避免甜蜜素含量较高的食品,如果冻、冷冻饮品、调味面制品、坚果与籽类、面包糕点以及蜜饯果糕等,不要将其作为主食和日常饮用水,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虽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是选择性不强,对于基质复杂的样品无法对基质进行完全的离心过滤,从而导致很多水溶性成分产生干扰,引起色谱柱分离时压力过大。
对于含油脂食品,可以先用石油醚对油脂进行提取,然后对其中的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进行提取,在经过亚铁氰化钾和硫酸锌溶液沉淀将其中的油脂、蛋白沉淀去除。3.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原子吸收风光光度法主要是利用样品与某种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后在一定波长下可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的原理进行检测,吸光强度与浓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不需要复杂的分析设备,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比如将甜蜜素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通过测定未反应的高锰酸从而利用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确定样品中甜蜜素的含量。
2.2固相萃取法固相萃取法主要是处理含有痕量甜蜜素的样品,因为甜蜜素含量较少,已超出仪器检测范围,需要对甜蜜素进行富集,通过选择不同SPE柱对污水中的甜蜜素进行回收、富集,从而使其符合仪器检测范围。2.4透析法透析法主要是先利用水性滤膜对某些液体水性样品进行稀释,然后渗析,由于其操作简单且经济环保,因此在样品处理中应用广泛,不需要添加化学试剂发生衍生化反应,只需在线渗析即可。5结语本文主要是对食品中甜蜜素含量的检测进行分析,首先对甜蜜素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介绍,其次对不同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挥发法、透析法、除油脂蛋白法、超声法以及固相萃取法等方法,不同方法有不同优势和不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样品种类进行选择,最后介绍了不同检测方法,包括理化方法有薄层层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及浊度法,同样不同方法有不同优势和不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操作简单的检测方法不一定准确度低,需要根据样品种类选择检测方法。但是196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现其与糖精的混合比例为10∶1时可以导致动物膀胱癌,之后大量试验证明其存在致癌作用,很多国家均禁止将其添加到食品中,如今包括中国等国家虽允许使用甜味素,但必须严格限制其添加量。
2.3除油脂蛋白沉淀法除油脂蛋白沉淀法可避免乳化现象,处理对象是含油脂类食品和高蛋白高脂肪水产品类样品。3食品中甜蜜素理化检测方法3.1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法也叫比色法,将样品提取液滴加到薄层层析板上,并与显色剂相互作用,含有甜蜜素的样品会显色,而且甜蜜素含量越高显色越深,该方法价格低廉、操作简单且不需要任何分析仪器,但是准确度较差,不能准确测定甜蜜素含量。
与氮吹法相比,水浴法的操作更加简单,处理效果好,是一种较好的样品处理方法。4食品中甜蜜素色谱检测方法4.1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是利用甜蜜素溶于水且具有较好的电离性的原理完成含量检测,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中,以氢氧化钠溶液为淋洗液,完成甜蜜素的分离及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测量准确性高,但是分析测试成本较高。
虽然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相比样品制备复杂,增加了分析成本,但是该方法的应用更加广泛,可以对多种多样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相关链接:氢氧化钠,环己醇,环己基。